试论玉雕创作题材的创新

文·刘万兵

      中华民族的玉文化经历了数千年,深受人们喜爱。中国玉雕的传统题材十分广泛,有民间传说历史典故,宗教故事;有山月,花木,飞禽走兽等等。传统玉雕题材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然而,历史的车轮在前进,中国已经进入一个改革开放的全新时代,人们思想观念都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的精神境界和审美要求也在提高,中国玉雕创造富于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也必须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的脉搏。
     
玉雕作品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技艺,更应当表现出不同于以往艺术作品的特色,具有时代感。通过作品的创作形式,既要可以表现出玉雕艺术品的生机和活力,又要能够充满生命的气息,既要生动和传神,又要内蕴创作的灵魂。笔者在玉雕创作中,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从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
         
在玉雕创作的思维过程中,既要表现出创作人的情感,又要表现出创作人的思想,玉雕艺术品不可以仅仅是抽象的表现,更应当用生动的形象来体现。玉雕作品和其他的艺术品是相似的,都是来自生活,却高于生活。玉雕创作者必须要学会仔细地观察生活、静静地体验生活,从而抓住生活中某些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而思考它、感悟它,产生自己的创作灵感,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思想,并把创作思想切实融入到自己的玉雕作品中来。
      
2009年的一个春天,我到抚州资溪县大觉岩寺参观雕塑,要爬6个小时的山路。上山时,已经是天黑了,山路崎岖,伸手不见五指,毒蛇猛兽随时可能侵袭。爬了一半山路时,实在走不动了,这时,突然雷电交鸣,下起了大雨。这时,一道闪电,把天空照得通亮。刘万兵看到面前一幅奇特的景象:龟裂的土石下豆芽破土而出,象征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坚韧果敢、无畏无惧。这景象深深激励了我,豆芽都有如此坚强的生命力,难道人生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吗?于是,我不顾大雨,继续往山顶前进,在艺术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这次的经历,孕育了我的玉雕作品《生生不息》。整幅作品用黄蜡石雕成,只见龟裂的土石下豆芽破土而出,蝈蝈其鸣声响,一鸣惊人,充满勃勃生机。整组雕刻构思在时下媚俗文化浓厚的今天,它的艺术效果非常独特,一股朝气蓬勃其中,一团正气蕴藏其间,令鉴赏者心潮澎湃、精神振奋,内心产生积极向上、奋勇拼搏的激情。
     
20125  玉雕作品《生生不息》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二、从文学作品中汲取丰富营养
        
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对玉雕产生深刻的影响。两者的关系,有很深的渊源。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文学使人优美,哲学使人明理。”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给玉雕创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源泉。要不断从古今中外的文学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创作视野。玉雕创作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丰富自己的人生积累,要有创新探索的思想,这样才能创作出神、形兼备的艺术作品。于是,我将文学和雕刻巧妙地嫁接起来,形成自己具有特色的作品。
     
丹麦作家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通过美人鱼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为爱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来表现美人鱼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美好善良的心灵。海里最深的地方是海王宫殿所在的处所。它的墙是珊瑚砌成的,尖顶的高窗子是用最亮的琥珀造成的;海王有一美丽而善良的女儿小人鱼。小美人鱼是海王最小的女儿。她15岁时,一位王子所乘的船触礁沉没,她救了王子并倾心于他。但是王子已与另外的女子订有婚约,而离开了她。她却为了王子的幸福,自己投入海中……
     
我深深被这童话故事所感动,于是创作了玉雕作品《海的女儿》,展现了安徒生童话的美好故事。整组玉雕用翡翠雕成。海的女儿躺在珊瑚林中,美丽安详。周围环绕着小海物水母,对着她欢唱。
     
我的另一幅作品《玉兔》,则展现了中国美丽的神话传说。后羿和嫦娥本是从天庭派到人间的,因嫦娥不愿长期过寂寞的人间生活,便偷吃了灵芝药,奔月后,被罚终日捣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失去了从前的自由。唐代诗人李商隐曾感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作品用信江黄蜡石雕刻,栩栩如生的玉兔,驮着灵芝,展现了玉兔偷灵芝药奔月的场景。

三、从社会生活中启迪创作思维
       
有一句经典的语言:“社会是个大课堂。” 在社会中熔炼、锻造、学习,观察,不仅是书本知识的应用,而且内容更为丰富,形式多样,往往能够给人深刻的思想启迪。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则是对社会生活的提炼及升华。继承玉雕作品优秀传统的同时,不断地开拓创新、不断地发展。玉雕类艺术品的文化寓意不能够只是拘泥于传统的思维中,应该具有新时代气息和新时代的创意。因而,玉雕作品创作的思维和创作的观念应该与时俱进,反映美好的心灵,崇高的思想,多样化的人生,
     
两年前的一个雪夜,我从乡下乘车回城,已经是晚上11点钟了,天空飘着鹅毛大雪,街市上冷冷清清,看不到行人。突然,我听到“唉唉”的叫声,从车窗望去,发现街旁边的屋檐下,有一团黑影,原来是一个小乞丐,身着单衣,冷得索索发抖。我正想下车看看,却发现有一个在街上游荡的人,向小乞丐走来,看了看,把身上的棉衣脱下,盖在小乞丐的身上,什么话都没说,转身扬长而去。
     
看到这情景,我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这个脱棉袄给小乞丐的人我认得,是住在后街的阿三,平时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还经常小偷小摸。平时大家都很厌恶他,离他远远的。是属于那种坏分子之类的人。原来恶人也有善良的一面。当晚,我一夜都没有睡着,心灵受到了深刻的启迪:人性的善恶本无明确的界限,环境可以把好人变成坏人,也可以把坏人变成好人。阿三也许是由于大家都鄙视和抛弃他的缘故,让他自暴自弃,在歧路上不断地滑下去。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多发扬点爱,多一点关心和温暖,也许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我整夜辗转难眠,思索万千。早上5点钟,爬起身来,创作《一念之间》,该作品由信江黄蜡石雕刻,展现了如来佛的两面形象,半边脸是恶人,半边脸是善人。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给观赏者巨大的心灵震撼。20135月,玉雕作品《一念之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我的另一幅作品《琴韵》,则来源于一个老者的故事。
     
我喜爱运动,每天都要沿着信江跑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发现每天早上6时,都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者坐在江边石凳上弹琴。琴声充满了对生活的向往和信心。悠扬、坚定、鼓舞人心。每次,我都要在旁边静听一会,觉得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洗礼,对老人充满了敬意。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这老人是身患绝症的人,简直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老人的形象变得非常高大:在逆境下能够如此坚强,能够如此坚定地向往生活,不为绝症所吓服,真是非常了不起!
     
在深深的感动下,我的玉雕作品《琴韵》产生了:画面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者,在树下弹琴,旁边站着一个男子仔细聆听。琴声悠扬和谐,积极向上,充满对未来生活的坚定信心。该作品20125月荣获江西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展铜奖;作品被江西工艺美术馆收藏。

2014年9月19日 00:00
浏览量:0
收藏